第(1/3)页 天文望远镜的事被顾正臣暂时瞒了下来,这东西可以做交易。 别看现在船队里也有不少看星星、懂天文的人手,也懂得过洋牵星术,可这种特殊人才,大福船上仅有一人,宝船上有三至五个,没有更多了。 去南洋的远航,轻车熟路,加上大部分时间是沿海岸线航行的,人才少点没什么。可去美洲可是跨越大洋的航行,不是跨海了…… 海路遥远,时间漫长,人的病死率,突发意外情况也会增多,这个时候不增加点特殊人才,做好冗余备份,万一没人过洋牵星,茫茫大海之上没了方向,那岂不是死路一条。 能打劫钦天监的机会不多,让他们放手高素质人才的机会更少。老朱发话也不可能点名,只是说派多少人跟着远航,塞一些歪瓜裂枣,弄几个不咋滴的阴阳人、天文生过来,钦天监也不是没干过…… 官员在溜达,太阳也在溜达。 官员累了,三五成群地坐在凉阴处。 太阳累了,去了西山后面。 夜幕降临。 官员们再次回到广场之上,盘坐在地上。 不过格物学院的弟子都回去了,包括一些先生,只有若干院长留了下来。 朱元璋也坐了下来,安静地等待着,看那样子,是打算出不来神器就不打算回去睡觉了。 李善长有些疲惫,进言道:“陛下,所梦可能并非应在此处,钦天监的话,也未必可全信。” 朱元璋看了一眼李善长,平和地说:“钦天监的话是不可全信,可也不能完全不信吧,左右不过一晚的事,韩国公若是熬不住,可以先回府休息,今夜城门,不拦你们。” 李善长年纪毕竟六十七岁,年纪大了,加上这些年操劳不断、斗争不断,看容貌几乎以为七十好几。 可如今看不穿朱元璋、顾正臣的把戏,李善长也不敢轻易离开。 不用说,今晚一定会有特别的事发生。 夜色浓。 一个个火把逐渐熄灭,所有人感受到了夜的暗。 不少官员窃窃私语。 一阵风吹过,面前的儒学院大楼三楼的六窗户缓缓被推开。 动作舒缓,如同女子。 可诡异的是,每一窗户后面都没有一个人影,似乎是有什么看不到的东西在开窗户。 户部尚书范敏打了个哆嗦,看向一旁的工部尚书薛祥,吞咽了下口水:“这窗户可是外开的,既然没人,那是谁在开窗?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