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顾正臣哈哈笑出声来,却被一阵咳嗦打断,叹了口气:“是啊,有人尊重李善长,私底下会喊一声老国公。可是李善长他再心怀不满,也不可能背叛大明,也不可能对陶成道感兴趣。” “只有你,你们,这些人在大明心在草原的人,才会不择手段,去挑拨、构陷、动用杀手、下毒杀人,折损大明的国运。也只有你们,在这个时候,有觊觎火药、火器的野心。” “蓝玉他没这个野心,常茂他没这个脑子,冯胜不可能背叛大明,李文忠、徐达更不用说。至于其他勋贵,没人会对陶成道渴望至极,希望拿到火药、火器的秘密。” “剔除所有不可能,剩下的答案只有一个——元廷!” “说吧,你是从什么时候成为元廷的探子,又是谁帮助你,设计了如此一出出好戏,连我也被算计在内?你的上面,是纳哈出,还是买的里八剌?” 梅鸿、沐春等人面色凝重。 谁能想到,这一切的背后竟不是大明人在算计,不是大明官场之上的阴谋,而是大明与元廷之间的暗斗,是元廷探子、细作的一次近乎完美的袭杀! 怀疑过蓝玉,怀疑过常茂,甚至怀疑过倒顾一党的官僚! 可没人想过,这背后站着的,竟是元廷! 元廷,在草原之上,距离金陵遥远得很,可这些人竟也用起了心思,还玩起了阴谋诡计! 令人诧异,令人不安! 江文清摇了摇头,苦涩地说:“镇国公,你不能因为我是个降将便怀疑我是元廷细作吧?若是这番话传出去,镇国公的一世英名不仅不保,还会有大麻烦。要知道皇宫之内、朝堂之上、衙署与卫所之中,可是有不少归顺大明的降将。” “据我所知,现如今的广东知府道同是蒙古人,辽东都司的张良佐、房皓,那也是元朝降将,而且秦王妃,也是元廷贵族出身。怎么,身为蒙古人,就应该被怀疑吗?” “陛下曾说过,蒙古、色目虽非华夏族类,然同生天地之间,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,与中国华夏之人无异。《大明律》里明文写着,蒙古色目人,既居中国,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。” 顾正臣看着说得头头是道的江文清,摊开手掌,看着手中的铜钱:“我原以为到了你我这个身份,事到临头时可以洒脱一些,干脆一些,不成想你还在这狡辩。江文清,这里不是朝堂,没有文官听你说这一套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