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千三百八十六章 元廷使臣:商议和平-《大明:寒门辅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朱元璋不以为然,让李文忠退下,然后道:“元廷想要休战,双方相安无事,朕自然答应。但元廷屡屡南下犯边,劣迹斑斑,朕也不能全信。这样吧,朕可以命官员拟定一个三年和平文书,三年之内,不动刀兵,如何?”

    额尔敦面色凝重。

    又是三年!

    这三年时间,应该是明廷最需要的三年,他们要借助这三年从南洋抽身,并在这三年之内修筑出铁路,做好一切北伐的准备!

    倘若当真答应了他们,那才是草原的危机!

    可事已至此,也不能不答应。

    额尔敦当即行礼:“外臣愿带大明的和平文书返回漠北,待大汗用印之后,送文书至金陵便是生效,双方皆不可违背,可否?”

    朱元璋笑了。

    这些人也玩起了小心思。

    这里面操作空间可大了,即便是送回去文书,买的里八剌也可以放着不批,不用印,放几个月总没问题,即便是用了印,不差人送到大明便是。

    再说了,文书中挑点问题,派几次使臣往返商议细节,一来一去,这就是半年,拖都能拖上几年……

    没关系,大家都需要体面。

    李文忠走出,坚决反对:“陛下,大明兵势威武,扫荡草原指日可待,这个时候商议和平,岂不是束手束脚?”

    汤和附议:“胡虏不灭,大明边疆难宁!一纸文书,如何能换和平?唯有北伐,彻底消灭元廷,才能消除威胁。臣等不赞同签什么和平文书!”

    “臣等反对。”

    杨靖、李原名等官员也站出来反对。

    朱元璋摆了摆手:“休养生息,方可民心稳固。此事朕意已决,不必多言,设宴吧。”

    宴席正酣时,一封八百里加急送至奉天殿。

    看过公文,朱元璋当即离席,杨靖、汤和、李文忠等文武也被召走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