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哪里水草丰满就往哪里跑,遇到更强大的部落,还可能逃命般地朝山多的地方跑。 就连元廷的汗帐,那都是说换地就换地,没个固定的居所,怎么管,怎么治理? 稳定的居所,固定的区域,这才是治理草原的前提,大明不能学习元廷那般,松散的治理方式,也就是各部落首领来当官,元廷控制官,官控制部落…… 这样一来,不管部落怎么迁移,总不能不告知首领去哪里了吧…… 说到底,元廷内治很松散,汗廷强大时,下面顺从,可一旦汗廷衰落,不等弱不禁风,下面已经听话了。 这与大明也不一样,大明皇室不行时,不管皇帝是去抢人妻去了,还是干木匠去了,总之,上面不行的时候,下面整体上还是顺从,直至大部分人活不下去的地步,才会造反…… “适合长期驻牧的地方相当多,只要将这些人安置在一片区域内,设置衙署,一步步让其习惯并遵从大明的法制,并让草原上的孩子,一律修习大明的学问,草原便会长期在朝廷手中……” 王兴宗对指点舆图的顾正臣问:“这与征用一百万百姓服徭役有什么关系,迁移部落至驻牧之地应该是军队的事吧?” 顾正臣点头:“是啊,迁移蒙古各部落是军队的事,但军队要驻扎在那里,就必须有城,而建城,没有人做不成。” “建城?” 王兴宗有些不安:“镇国公,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,草原之上要建一座城,那要耗费多少人力?” 方克勤也不理解。 草原不适合建城,实在是因为缺乏建城材料。草原广袤之地,虽然有不少树,可就是将方圆十里的树都砍了,也未必能修出一座像样的城出来,毕竟草原上的树,多数不够粗壮,不够高大挺拔…… 朱瑛疑惑:“即便是造个栅栏城,那也不需要百万之巨的百姓当劳力吧?” 顾正臣摇了摇头。 方必寿凝眸,向前一步,言道:“镇国公想要打造的,恐怕不是简单的栅栏城,而是一座真正的城池吧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