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周慈走了几步,发现被一干爷们盯着,那眼神有些想刀人,于是说道:“你们愣什么啊,去挖酒啊,服徭役的时候不得给镇国公带上咱们自酿的美酒?” 众人顿时喜笑颜开,纷纷去准备。 至于家中婆娘的唠叨,夏收的困苦,这些事现在都不重要了。 周小山对不高兴的三娘直说了,夏收能收多少是多少,就是没收上来,权当绝收了,这一趟也得去,反正家里仓里有粮,饿不死。朝廷给了大家这么多东西,迁移过来只一年就摆脱了吃不饱的日子,粮食多到不用缸改用仓了,如何都不能让镇国公扛着粮食去前线…… 两日之后。 隔壁村的王耆老拄着拐杖来到了周村,找到了周大山、周慈。 移民村五年不上税,有些地方选出了里长、甲长,有些地方并没选,甚至也没个老人,村民有点事都找年纪较长的协商便可。 王耆老与周大山、周慈也没客套几句,便说道:“听说你们村上三百户人家,竟要出四百人服徭役?” 周大山点头:“没错,若不是几个妇人哭着闹着要上吊,能有四百二十人。” 王耆老兴奋不已:“那什么,我这里有一份自愿服徭役的名单,你们将名字填到我这里来,一户人家,我给你们一石米,如何?” “啊?” 周大山傻眼,这是什么操作? “别听他的,一户人家,我给一两银,你们将名字给我。”身着绸缎的商人走了过来,一脸谄媚地对周大山、周慈道:“一两银,不少了吧?若是觉得少,咱们也可以商量……” 王耆老瞪眼:“王富贵,我先来的!” 王富贵哼了声:“王耆老,这种事看的是对朝廷的拳拳赤子之心,哪看谁先来后到……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