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39章 最大的隐患!这是两世都从没有解决的难题!-《体坛之重开的苏神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苏神本来就是一个比赛型的选手。

    比赛中他才能感觉到自己的状态能够达到巅峰。

    越大型的比赛越好。

    越紧张的比赛越好。

    毕竟他之前所有的好成绩,几乎都能在大赛里面做出来,几乎都能在大赛里面展现出最强的硬实力。

    这样的人,面对这样的局面,尤其是重活一世的心态。

    怎么可能出出现畏缩,甚至是害怕呢?

    既然局面成了这种情况,那么……

    就干!

    计划赶不上变化,那就让计划提前。

    让计划适应变化。

    不就行了吗?

    他活了两辈子,学到了最大的问题就是碰到任何情况,都不要怨天尤人,一定要冷静下来,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重新的选择。

    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办法应对危机。

    甚至是。

    在危机里面获得突破。

    火中取栗。

    反而激发自己的潜能。

    既然博尔特是刚性释放。

    苏神现在转成了柔性释放后,当然也有自己要做的事。

    就你可以做各种各样刚性的多元变化吗?

    你以为我就不能吗?

    苏神的确能。

    如果博尔特是身体自发的,被动触发技能。

    那么苏神这边,就是大脑选择的,主动触发的技能。

    谁强谁弱,就在最后10米见真章。

    博尔特现在落后,苏神大概还有两个身位左右。

    但如果按照他现在的速度维持下去。

    以苏神之前所有的十米分段来看。

    的的确确会被吃掉。

    要不然米尔斯也不会突然就站起来看着博尔特又兴奋又激动,甚至于是对于极端艺术品的痴迷。

    这瞬间他也感觉。

    博尔特就是上帝打造的标本。

    不需要再打上引号了。

    要赢了!

    这是米尔斯的感觉。

    也是他这么多年认真分析苏神的比赛特点以及博尔特的比赛特点,甚至对分段的细致把握得出的综合结论。

    绝对不是那种一拍脑门就得出的想法。

    而且他这种想法的人。

    不止他一个了。

    不少人都在内心叹息,苏神赢了一整场,没想到最后会被博尔特翻盘。

    这是在报去年伦敦的一箭之仇吗?

    当然苏神人输给波尔特这一场比赛,他们也认为输的不冤……

    六秒爆发第四阶段出来。

    这谁顶得住?

    输了也正常。

    就是可惜了,这么好的表现却碰上了上帝附身……

    老天还真是偏爱牙买加哦。

    该死!

    即便是袁郭强余位力,他们也都看出来了,按照这个趋势下去,苏神大概率是要输了。

    这绝对不是什么看不起自己人,也不是看不上自己人,是根据这么多比赛这么多大赛的最后10米分段,得出的结论。

    在这么多冷冰冰却又铁板一块的事实。

    谁能够再痴心妄想呢。

    就算是丰树勇看着电视,这瞬间,都有些忍不住闭上了眼睛。

    没办法,对于这一场比赛期待太高了,尤其是前面苏神建立的优势太大,让他以为赢定了……没想到突然出现这么大的跳水。

    反而让自己的内心难以接受。

    不如一开始就落后来的痛快。

    他们都是专业人士,对于宿舍最后10米会有怎么样的表现一清二楚,而且到现在为止,这个从来没有出过一次例外。

    连一次例外都没有,你还让他们怎么奢求呢?

    只能希望15年能够在鸟巢击败博尔特了。

    可。

    他们不知道的是。

    第5道的这个红色身影。

    他的想法是。

    我不仅15年要在帝都的鸟巢击败博尔特。

    今天。

    在莫斯科。

    就在这大雨滂沱的莫斯科。

    我也要拿下他。

    也要击败他!!!

    做什么选择题?

    都是成年人了。

    一句话。

    都要!!!

    最后十米。

    苏神开始了自己的抵抗!

    只见他先是支撑腿离地瞬间的角度控制,利用膝关节微屈锁定。

    离地时膝关节角度从80-90米的145°±1°进一步调整为143°±1°。

    屈曲幅度增加2°。

    确保股四头肌肌腱保留8%的弹性形变,约1.2J势能。

    避免完全伸直导致的刚性冲击。

    此角度使肌腱粘弹性系数处于最优阻尼状态。

    力的衰减时间从0.015秒延长至0.017秒。

    垂直速度损失控制在0.025m/s以内。

    然后调整踝关节跖屈节奏。

    蹬伸阶段踝关节跖屈速度从500°/s降至450°/s,放缓10%。

    但跖屈幅度保持20°,形成“慢速度-全幅度”的蹬伸模式。

    这种调整使地面反作用力的水平分量占比从92%微升至93%,以此抵消步长缩短带来的推进力损失。

    其后做髋关节后伸幅度变化。

    后伸角度从25°±1°增至26°±1°,通过髂腰肌额外收缩0.002秒,以延长髋关节发力时间。

    让自己每步多获得5N·m的旋转力矩,补偿下肢肌肉疲劳导致的后摆动力不足。

    都做好之后,才算是完成了支撑腿离地瞬间的角度控制一个方面。

    既然是自己最难攻克的一个分段,哪这么容易搞定呢?

    真这么容易搞定,兰迪和他不早就解决了吗?

    支撑腿离地瞬间的角度控制搞定后,接着是离地后摆动腿的协同控制。

    用支撑腿离地后0.02秒内,摆动腿角速度从350°/s逐步提升至360°/s,而非直接爆发。

    通过腘绳肌“渐进式收缩”,避免惯性力骤增对疲劳肌肉的冲击。

    此阶段转动惯量波动控制在±0.02kg·m。

    比80-90米缩小0.01kg·m。

    确保惯性传递稳定。

    接着摆动腿折迭角度在90-95米保持130°±2°,95-100米微调至129°±1°,收紧1°,企图通过小腿与大腿夹角从9°±2°缩至8°±1°,减少空气阻力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