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长孙皇后见他如此反应,知他困于礼法与传统,难以决断,心中无奈一叹,知道兄长是钻了牛角尖,难以劝回。 “罢了,立储之事关乎家族稳定,确需慎重,雪雁和冲儿之事,本宫会尽力周旋。至于小婉……” 她目光深邃地看着长孙无忌,告诫道:“兄长,长孙家今时今日之地位,已显赫至极,当知足常乐,懂得韬光养晦!娶一位郡主,尚在情理之中,陛下或可应允!” “若再求娶魏征之女,联结山东士族清流,势力膨胀过甚,你让陛下如何想?让满朝文武如何看?这月盈则亏,水满则溢,盛极而衰的道理,兄长应当比本宫更明白。” 长孙无忌闻言,不禁悚然一惊,额头瞬间冒出一层冷汗。 他只顾着算计林平安,却差点忽略了最关键的君臣分寸和帝王心术! 是啊,若同时与宗室、清流领袖联姻,势力盘根错节,陛下还能安然高卧吗?那才是真正的取死之道! 他连忙起身朝长孙皇后深深一揖:“娘娘教诲的是!是臣思虑不周,险些被私心蒙蔽,酿成大错!与魏家联姻一事,臣绝不再提!一切但凭娘娘安排!” 长孙皇后见他终于听进去了,神色稍霁,微微颔首:“兄长明白就好。” 兄妹二人又聊了些无关紧要的家常,殿内气氛这才重新缓和下来,又坐了片刻,长孙无忌便恭敬告退,离开了立政殿。 望着兄长离去的背影,长孙皇后轻轻叹了口气,揉了揉眉心。 一边是血脉至亲与家族利益,一边是帝国未来的栋梁与朝局平衡,这其中的分寸拿捏,着实令人劳神。 只希望,兄长能真正听进劝告,莫要因一时之私,行差踏错,毁了长孙家百年基业才好。 ………… 弘文馆,课堂内。 一众身着华服的勋贵子弟正襟危坐,李治与小兕子兄妹俩坐在最前面一排。 讲席之上,盖文达正讲解着《论语》微言大义,其目光却如鹰隼般,屡次扫过角落里的一个瘦小身影——王玄策。 在这满堂朱紫之中,衣着朴素、凭借师荫入学的王玄策,显得格外扎眼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