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7章 汝阴王司马骏-《最后的三国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司马骏是司马懿的第七个儿子,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同父异母弟,当今天子司马炎的叔父,司马炎称帝之后,封他为汝阴王,位高权重,也算得上是司马家族中实权派的代表人物。

    司马骏虽然在司马诸子中最小,但才华学识却一点也不差,虽然比起司马师司马昭来不是一个级别的,但比司马干,司马亮还是要强过许多,所以司马炎在关键的时候,还是派司马骏来担任河东都督,负责河东两郡和蒲坂津的防务。

    胡奋北上并州,还没半个月就兵败身死,整个并州沦陷于匈奴人之手,而河东两郡也首当其冲,成为了匈奴人南下侵扰的目标。

    司马骏在这种情况下,出任的河东都督,堪称是临危受命,而现在全国的整个战局紧张,司马炎能派给的他的人马,也极为地有限,原来蒲坂津的驻军有五万人,渡河作战伤损了不少,胡奋走的时候也带走了一部分,虽然司马骏到任之时也不是一个人来的,但整个河东郡的人马加起来,也不过三万之众。

    这点兵马,如果分散到河东平阳二郡去,确实显得太过单薄,应对匈奴人进攻也显得力不从心,所以司马骏干脆放弃了平阳河东二郡的防守,将平阳安邑两座郡城连同几十座县城统统地扔给了匈奴人,自己将三万兵马全部收缩起来,坚守蒲津关。

    蒲津关地势险要,背倚黄河,南北两山相夹,是天然的险阻关隘,司马骏在蒲坂周围十里之内依险要构筑防御工事,以阻挡匈奴人的进攻。

    匈奴人轻取河东二郡之后,自然也将目光投向了蒲坂,只要能拿下蒲津关,就等于打开了另一扇的门,为匈奴人跨越黄河进军关中创造在了条件。

    当然现在匈奴人还没有那个力量去进攻关中,首先强渡黄河就是一个比较难的事,晋军两次试图渡河,集中了大量的船只和人马,都未能成功,匈奴人一个马背上的民族,只会骑马射箭,想要渡河,试比登天。

    不过就算现在匈奴人就算有能力渡河,也不可能去尝试,因为现在的匈奴人的战略重点,还维持在河东河北一带,晋国依然是他们最大的敌人,只有攻下洛阳,打败晋国,匈奴人才有继续向外扩张的打算。

    但就算匈奴人没有渡河打算,拿下蒲坂来,也就是为了消灭河东境内最后的一支晋军,毕竟司马骏的这一支军队呆在那儿,对匈奴人控制河东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