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章《一剪梅》-《诗相》
第(2/3)页
(宋)蒋捷
一片春愁待酒浇。江上舟摇,楼上帘招。
秋娘渡与泰娘桥,风又飘飘,雨又萧萧。
何日归家洗客袍?银字笙调,心字香烧。
流光容易把人抛,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。
从词作附属的标题可知,作者乘船经过苏州吴江时,创作了这首名篇。一片春愁待酒浇,江上舟摇,楼上帘招,前三句点明作者正在羁旅途中,看到吴江上飘摇的船只在运送旅客,岸上酒馆飘摇的帘子在招揽客人,由于产生了想借酒消愁的想法。解下来的三句“秋娘渡与泰娘桥,风又飘飘,雨又萧萧”,是作者经过名为秋娘的渡口和泰娘桥时,遇到风雨交加的情景,风吹酒醒雨滴心帘,此时的愁绪倍增涌现。下阕前三句,何日归家洗客袍,银字笙调,心字香烧,直白点明作者远离家乡奔波的境遇,用反问手法突出漂泊思归情感的强烈,反衬的手法想归家之后的场景,清洗奔途时的衣物,家里调弄镶有银字的笙,点燃熏炉心字香薰,可见作者归家后可享受舒适的日子,突出归家后美好和谐的画面,与处于客舟中漂泊时凄苦形象作对比,渲染作者急切的归家心绪。不管是异地为官的士族,还是当代如北上广深等漂泊的蚁族,注定会有“漂泊”的心路历程,在外漂泊久了自会触发强烈的思家念乡心绪,而归家洗客袍之心,总会在风雨交加的旅途中显得更加浓烈。
此词最为精妙的语句是最后三句“流光容易把人抛,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”,简直神来之笔,“一红一绿”用自然的植物生长变迁来形容时光的流逝,樱桃红,芭蕉绿,花开花落,大自然周而复始,借此自然界植物的绿肥红瘦抒发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。一般人们口语里,会比较直白的讲,人转眼间就老了,时光过的真快等这些常用的话语,而词人的这三句却表现的极具艺术感,读之让人感觉韵味无穷,将人生易逝的意象贯穿入到自然规律中。自然景象中的红绿两种颜色,在这首词之前,词人李清照便著有天然偶句“知否,知否,应是绿肥红瘦”,为后世文人所激赏,蒋捷的这首词亦是如此,或许有借鉴李清照语句的考量,同样成就为宋词佳句。
单论词牌名时,一剪梅之名还是颇受欢迎的,至今常被使用为歌曲名或影视剧名,据不完全统计,词牌名高达上千个,比较热门的词牌名也就十几个,想必一剪梅是其一,其次一剪梅之名也较为好听,如上面分享的两首佳作也颇有传诵度。曾经在大学母校所在的城市,出入过一家位于江边的桑拿足浴会所,它的取名让我颇感意外,竟是词牌名“西江月”,更为核心的是,会所旁的河流是珠江干流西江,可以遐想一番,如果在月圆之夜,行走在西江边,看着这家会所醒目的标识牌,其实蛮应景的。好的词牌名不仅可以流传甚广,而且也可以让很多文人喜欢以它作词谱曲等,一剪梅词牌名旗下,除以上分享的作品外,尚有著名词人辛弃疾的《一剪梅·中秋元月》和明代文学家唐伯虎的词作《一剪梅·雨打梨花深闭门》等可品读一番。
《一剪梅·中秋无月》
(宋)辛弃疾
忆对中秋丹桂丛,花在杯中,月在杯中。
今宵楼上一尊同,云湿纱窗,雨湿纱窗。
浑欲乘风问化工,路也难通,信也难通。
满堂惟有烛花红,杯且从容,歌且从容。
《一剪梅·中秋元月》是描写中秋赏月的词,但是从标题可知,创作此词的这年中秋,可能因为天气原因,未能有明亮的月光,在明亮的月光下,文人容易有感而作,无月时的天气不佳,似乎更是激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思绪。词中先是回忆了往年清朗的中秋时分,置身于芳香的丹桂从中,花倒映在酒杯中,明月荡漾在酒杯中,而今年登上赏月楼等待明月出现时,天上的云朵浸湿了纱窗,朦胧细雨也打湿了细雨。从回忆、天青风轻,桂花飘香、饮酒作乐而心情舒畅,到此时待月而不见月,反而引来云朵和微雨,该词上阕采用今昔对比手法,表达作者今年的心境不如以往的状态。词的下阕表面上是说作者想乘风去天上问个究竟,问为啥今年无月,但是“路也难通,信也难通”,想问也问不成,尽管此时中秋无皎洁的月亮,但是还有满堂的烛花配搭饮酒唱歌来弥补今日无圆月之憾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