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宋应安和喜宁被请到了书房,三个人凑在一起,商量事情一直商量了一个晚上,直到东方鱼肚白才各自休息。 对于魏陵兰出嫁的事情,赵亨义一开始还十分担心,毕竟魏陵兰身孕的月份太长,身子太过笨重,眼下赶回江陵城,别说会不会暴露怀有身孕的事情,单单这路途上的舟船劳累,就让赵亨义不放心。 可是苗小玉告诉他,一切事物早有安排,魏陵兰只用安心待在三亚湾养胎就行,江宁那边会有人冒充她出嫁。 由陈妃做媒的婚事,敢于这般操作的人,全天下恐怕也只有赵亨义这一家人了。 这种胆大包天的事情,赵亨义压根儿就不会在乎,只要不让他未过门的媳妇儿劳累就行。 美美睡了一觉的赵亨义,带着六小只去查看此前种下的海外的种子。 之前种在大缸中的红薯还没能成熟,榆树湾来的那名农户精心照料之下,红薯的藤蔓叶片肥嘟嘟水灵灵的,透着一股子兴旺。 此时赵亨义已经完全能够认出这就是红薯,有心扒开泥土看看下面的果实究竟长成什么样了,却被负责种植的庄户一阵嫌弃,赶走了……无所谓,我们榆树湾出来的人就是大气! 倒是玉米的生长周期没那么长,栽种的十几棵玉米有八棵成活了下来,如今已经结果成熟,可以采摘了。 看着黄澄澄的玉米,赵亨义慨然长叹。 没有经历过饥饿折磨的人,是无法理解,多出来一样主粮对于大燕国的百姓而言,究竟代表着什么? 红薯在今后推广开来,可以活人无数。 但是玉米是主粮,它推广开来,可以使国富民强! 这一点,学过历史课程的赵亨义再清楚不。 在华夏的这片土地上,不知道有多少王朝兴衰更替都和粮食脱不开干系。 后世到了神州陆沉,满目腥膻的年代,偏偏一些舔着脸鼓吹的家伙说什么圣君在朝,实际上,无非是占了红薯这种救命粮大面积种植的光!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