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只因,按照李世民定下的规矩,内阁决策以多数人意见为准。 王珪和魏徵对视一眼,显然他们已经意识到,就算自己反对也无力改变大局。 不过,阁内中还有一则规定,内阁的某项决策若是让朝廷蒙受“损失”,当初投赞同票的会被追责,甚至有可能被“逐出”内阁。 因此,哪怕大局已定,王珪和魏徵仍是要发表自身观点。 他们心里清楚,此战若胜,并不影响他们的地位; 此战若是落败,他们则可以借机弹劾房玄龄等人,为自身阵营争取更多的机会。 王珪和魏徵交换了一下眼神,眸色暗了暗。 随即,王珪率先开口,声音沉稳而坚定: “陛下,臣以为,吐蕃大军进犯,虽是对大唐的挑衅,但他们毕竟打着为慕容氏复国的旗号,占据了大义。” 王珪停顿了一下,继续道: “若我们与之开战,很有可能引发周边小国的猜疑和不安。” “臣依旧坚持,派遣使臣前往吐蕃,争取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。” 李世民听罢,缓缓点头,轻声道: “魏卿,就剩你了。” 言罢,李世民不着痕迹地瞥了无舌一眼。 无舌会意,朝大殿门口的小太监比划了个手势。 魏徵整了整衣襟,上前一步,躬身道: “陛下,臣以为,我大唐乃礼仪之邦,素来以德服人,若贸然开战...” 然而,魏徵的话音未落,殿外便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。 紧接着,一名金吾卫神色匆匆地走进大殿,单膝跪地,焦急道: “启禀陛下,朱雀门外传回消息,有鸿翎急使携紧急军情禀报。” 此话一出,朝臣们皆面面相觑,目露担忧之色,有的朝臣更是忍不住窃窃私语,低声议论。 李世民猛地站起身,沉声道: “宣他进来。” 金吾卫领命而去,不一会儿,一名身着轻甲、满面风尘的鸿翎急使匆匆步入大殿,单膝跪地,双手呈上一封奏报,声音略带颤抖: “启禀陛下,陇右道行军总管程知节急报。” 鸿翎急使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,带着一丝紧张和急迫,额头上的汗水清晰可见。 无舌连忙从信使手中接过奏报,随即小跑着步走上御阶,将奏报递到李世民手中。 第(2/3)页